端午节、儿童节相遇,商家促销一波接一波,但记者走访发现,儿童节是商家的主打,连很少参与节日促销的餐饮店也加入了;端午节促销,主要是卖粽子等传统食品。这一差异看似商家的选择,其实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对精神、文化追求的缺乏。

  这个端午节儿童是主角

  说到端午节,人们反应是吃粽子、赛龙舟、喝雄黄酒、挂艾叶。这个节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主要是为纪念屈原,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,2007年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。

  儿童节于1949年确定,主要是为悼念死于非难的儿童,保障儿童权利。这个节日从一开始饱含爱意,在当今和平年代,儿童节已演变为“亲子节”。

  以往,但凡节日商家会乐此不疲地推出促销活动,有的节日还延长促销时间。今年两节合一,端午节的“气势”明显不如儿童节。

  记者走访发现,少数家电卖场、金饰店、大型超市推出了端午节促销活动;几家百货商场及临街商店多在文字上体现端午,促销内容均与儿童节相关,也带动了年轻人的消费。

  据了解,一家商场上周五针对内衣、童装、玩具等展开了促销。虽说活动时间持续至端午节,但从促销品来看,主题都与端午无关;购物送粽子活动,会在端午节期间推出。母婴店、童装店,也老早推出了儿童节促销活动。一向很少在节日期间推出活动的餐饮店,也推出了儿童节促销活动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以往两节分开,商家分别做活动,可以增加促销节点,刺激消费。今年两节在一起,商家更看重儿童节的吸金能力,端午节显得冷清了。

  传统节日渐成商业噱头

  有钱赚利用、没钱赚冷落,商家的做法符合商业规律,但也不免让人为传统节日唏嘘。如今,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,主题都是消费。一方面,与商家的引导有关;另一方面,不得不让人慨叹传统文化的远离。

 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:春有春节闹元宵,清明过后是端午;夏有七夕带中元;秋来中秋和重阳;冬来腊八后除夕。这些节日中,除了被称作“鬼节”的中元节不被看重外,其余节日,人们总能在商家那里找到兴奋点——即使是亲人团聚的节日,也事事离不开“钱”离不开吃喝。尤其是清明、中秋、春节等成为法定假日后,商家的“攻势”更猛烈了。

  假日经济,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荆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,马年春节,荆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1.965亿元,上年春节增长了较15%。春节期间,城区各卖场正常营业,铂金、黄金饰品的销售业绩同比上升20%至25%。

  在全民消费时代,统节日的传“传统”正被淡忘、在变异。很少有人能说清,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、风俗习惯传承和民族精神寄托;很少有人会知道,传统节日大多与天文、历法、数学及节气有关,反映了某种传统生活方式。

  赚钱与文化不兼容?

  为何传统节日正在远离?

  荆州民俗专家张世春表示,以端午节为例,吃粽子、划龙舟、戴香囊都是为了纪念志洁行廉的屈原,弘扬他爱国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,这些习俗主要源于古人生活所需,随着社会发展,部分习俗逐渐落伍,人们把认为没用的东西舍弃了,传统节日徒留空壳。

  经济学者李浩说,以传统节日为包装进行的商业活动,能带来可观的经济、社会效益。这种"复活"很鲜明、热闹,但实际正在抽空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。

  他认为,韩国的端午之所以申遗成功,与其保留、传承了祭祀、假面舞、歌谣比赛及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有关,重视和保护了传统节庆文化。

  他提到,同是中国人,台湾的传统节日没有大陆这样严重商业化。此外,繁体字、毛笔字等从未离开过教学。他认为,如今更多人追求的是效率和名利,忽视了其他,包括文化、敬畏等。

  有观点认为,儿童节说的是“爱”。这种爱是初始的单纯的快乐,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。而文化是“闲人”的事,当全面保障不到位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健康不科学,导致人们在逐利过程中变得匆忙,生活节奏很快,忽略了文化。商家惯用文化外衣促销,但真正讲文化关注度又不高,文化促销不能取得效益,因为许多人不懂。

  李浩认为,传统节日商业化与传承并不相悖。如能发掘、引导现代人的文化需求,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仪式活动上的优势,如龙舟赛、诗词大赛等,区别于简单的商业促销,既能传承,又符合现代社会需要。